洪涝灾害之后,要认真细心做好卫生防疫澎

<

原创高围溦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灾后防疫将面临严峻考验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生活实践得出的经验。年7月20日河南郑州突发的雨灾,此后,河南省境内多地市也遭受暴雨袭击。暴雨引发各地城市内涝,很多地方发生坍塌、灌淹,城市水网和生活垃圾堆埋、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等都遭到破坏,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农药、兽药、鼠药、化工废物、重金属等)等各种致病因素容易随洪水的传播而在城市和乡村四处扩散,肠道传染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将特别容易流行,因此灾后防疫将面临严峻考验。

从历史资料来看,洪涝灾害除了本身可以直接造成人畜伤害和环境改变外,其带来的次生灾害很多,包括引起农作物霉变、牲畜疫病或死亡等,而水和食物可能被致病生物、有毒有害化学物污染。如果人们误食了这些食物将会危害健康。另外,洪涝灾后也会对市民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灾后防疫工作不能轻视!这里提出几点措施供参考。

1

首先,确保饮水安全

洪涝灾害期间,要重视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生活垃圾堆放要集中,在指定地点倾倒生活污水等。对于临时应急的供水水源,推荐优先选择泉水、深井水、浅井水,其次才考虑河水、湖水、塘水等,尽量能按规范投放明矾和漂白粉等来消毒并净化后使用。

应该做到不喝生水,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尽量喝烧开的水、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至少煮沸5分钟后再饮用;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预防高温中暑洗菜、淘米等。有条件的还要经常性对盛水器具消毒。

2

其次,保证食品安全

洪涝灾害一般发生在夏季雨水旺季,气温炎热,湿度高,容易引起食物发霉变质。这个时候,人体本身容易疲劳,免疫力低下,饮食如果再不卫生,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暴发或食源性疾病。因此,特别需要加强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同时提醒市民,食物要加热后再食用,不明来源的食品、腐败变质或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一律不要食用。

特别提醒:千万不要吃病死、淹死的猪、牛、鸡、鸭等动物肉;千万少吃或尽可能不吃凉拌食品,生吃瓜果蔬菜务必清洗干净或削皮后再吃;千万不要吃已霉变的粮食,如霉变的大米或玉米等;千万不要吃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碗筷应煮沸消毒,刀、菜板、抹布及碗柜要严格进行消毒,提倡采用煮、炖、烧等长时间加热的烹煮方式,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以免交叉感染。

3

第三,保持环境卫生

灾后环境必然被破坏严重。因此,特别需要加强动物尸体、生活粪便和生活垃圾的管理,要做到动物尸体焚烧或消毒深埋,粪便、垃圾不入水。洪水过后,要及时整修饮水设施和修复渗漏厕所、粪坑,保护水源。要千方百计减少蚊蝇孳生地,房前屋后要清理积水,利用各种办法防止蚊蝇侵扰,防止疾病传播。还要做好防鼠、杀鼠工作。

4

第四,保持合适社交距离

灾害发生后,往往人们都会集中避难、集中安置,这时的卫生条件有限,而人员由于高度集中带来的传染病(包括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等)暴发风险加大。当前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未能得到完全控制,因此要尽可能保证一定的安全社交距离,能做到分餐的尽量分餐,生活物品(如毛巾、牙刷、水杯、碗筷等)尽量不要混用。日常集聚时,尽可能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

在抢险救灾时除了要确保人身安全之外,在身体受伤时要及时找医生处理伤口,白天还要防止高温中暑,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必需的休息和饮食,保持必要的机体抵抗力。

如果发现有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和发现有人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时,要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原标题:《洪涝灾害之后,要认真细心做好卫生防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gm/12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