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夏天就热到一发不可收拾热……真热……真的很热!除了室内有空调到处是热!热!热!更扎心的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它来了它来了!它带着蒸笼和烤架赶来了!不管你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最难熬的一个月要来了!
今天开始,持续40天!
广州将正式入伏!
自此以后大家见面都是
“熟人”“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小暑期间正逢“三伏”的“头伏”
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本周四)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
真正的“烤验”
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为10天;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20天;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为10天。热浪滚滚的三伏天
正如火如荼,高温预警一个接一个高挂,又到了中暑的高发季节。高温来袭,
容易令人产生不适,
使工作效率下降,增加安全隐患,
因此做好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坚决守住季节性安全风险关口,规范我市工业企业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规定,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制定了《广州市工业企业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指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广州市工业企业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指引
本指引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工业企业在开展高温作业时的安全管理。
指引依据:
(1)《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2)《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版)?
(3)《高温作业分级》(GB/T-)(根据国家标准公告年第31号,该标准已废止,作为参考引用)
高温作业定义
1.1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包括高温天气作业和工作场所高温作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C以上的天气。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工作场所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C的作业。
1.2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C。主要用来评价高温车间气象条件,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和辐射热四个因素。
高温作业主要场所辨识
高温作业场所主要是指工作地点有散热比较大的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热源,导致工作环境气温较高的场所,主要是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等车间。
比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印染、续丝、造纸等行业中涉及液体加热或蒸煮的车间(气温达35°C以上,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气温可达30°C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室外搬运等露天作业等。
高温作业工作时间
3.1企业应当根据本地气象主管部门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3.2日最高气温达到40°C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3.3日最高气温达到37°C以上、40C以下时,企业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应超过6小时,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应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4日最高气温达到35°C以上、37°C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尽量不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PART2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流程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4.1明确高温作业制度的目的:建立高温作业安全程序,保护员工人身安全健康。
4.2明确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内部、企业下属单位及外包单位。
4.3明确责任: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各有关部门、高温作业人员、外包单位、外包单位作业人员等人员的工作职责。
4.4确定高温作业的工作场所、工序、产生原因、防护措施。
4.5明确高温作业的危害及程度。
4.6明确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办法。
4.7高温作业管理制度至少每年回顾一次,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高温作业场所管理措施
5.1高温作业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主要包括:
1
水隔热:
常用的方法有水箱或循环水炉门,瀑布水幕等。
2
使用隔热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石棉、炉渣、草灰、泡沫砖 等。在缺乏水源的工厂及中小型企业,以采取此方法为最佳。
3
采用自然通风:
如天窗、开敞式厂房,还可以在屋顶上装风帽。
4
机械式通风:
如风扇、岗位送风、安装空调设备。
5.2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5.3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 以应用喷雾降温。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 应采取隔热措施。
5.4高温工作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5.5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5.6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室,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W/nf.气温不超过28°C。
劳动休息措施
6.1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加班加点。
6.2高温超标严重的岗位,应采取勤倒班等办法,尽量缩短 1次连续作业时间。
6.3高温作业场所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隔绝高温和辐射热,室内有良好的通风,休息室内气温应低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C ~27°C。
保健措施
7.1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7.2发现有中暑症状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除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疗。
7.3对高温作业者,应按有关规定供给含盐清凉饮料,并符合卫生要求。
7.4对热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鞋、护腿、围裙、眼镜、隔热服装、面罩等。
PART3
高温作业应急救援与现场处置
应急救援措施
8.1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当在高温条件下,员工在正常作 业时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员工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药品、湿毛巾等,并通知车间或部门领导。
8.2重度中暑:出现严重患者,如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车间或部门领导,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立即组织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将中暑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并通知车间或部门领导。
中暑临床表现:
轻症中暑:
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 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C以上。
重症中暑:
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其中: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 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C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 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 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注意事项
9.1中暑后不要大量饮水,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不少于ml为宜,切忌狂饮。
9.2不要给中暑者食用生冷水果和油腻食物,以免引发其他病症。
9.3现场知情人员应当立即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同时请求应 急救援和上报事故信息工作。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 事:说明伤情和已经采取了些什么措施、讲清楚伤者(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说明报救者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同时派人在现 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并清除救护车辆进事故现场的路上障碍。
9. 4应急人员赶赴现场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对事故现场进 行隔离和保护,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特别提醒:
高温天气,户外或高温作业人员,要注意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建议大家外出时不穿深色衣服,多喝水少喝饮料,注意饮食,保证睡眠。
素材来源广州应急管理局等综合整理转自
黄埔应急管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