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的夏天,是户外游玩的好时节,很多人爬山、徒步,玩得不亦乐乎,但近日却发生一宗不幸的事故。6月9日,一名女孩在江苏镇江的九连尖徒步时中暑晕倒,脸色发白,全身发烫,最后不幸身亡。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黄世芳医生推测,她很可能是得了热射病,也就是严重中暑。当人体无法及时散热,会持续处于高热状态,体内器官可能被煮熟’,导致功能衰竭,很容易使人丧生。重度中暑的死亡率最高可达到80%。”只是去爬个山,怎会中暑,还严重到因此丧命?从女孩的经历中,可以得到一些教训。受访专家:黄世芳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又湿又热,中午爬“野山”,会要命!那位女孩可能以为,爬“九连尖”只是普通的网红景点打卡。实际上,暗藏三大风险。一是高温。女孩爬山那天,气温超过30度。而且,女孩被其他人发现时,是下午2点左右,她正准备下山。这说明,她是在气温最高、阳光最猛的中午爬山。二是高湿。当天不只热,还很闷,说明湿度不低。湿度越高,体感温度越高。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炎热指数:当环境温度为27.8摄氏度,相对湿度达到70%,体感温度就达到30摄氏度;当环境温度为30摄氏度,相对湿度达到70%,体感温度更将高达35摄氏度。三是在烈日暴晒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九连尖”因有九个山峰而得名,海拔多米,总徒步路程约6公里,看似难度不高,但对体能的挑战不小。山上多是矮小灌木,很少高大树木,几乎没有遮阴处,女孩得在烈日直晒下长途行走。而且,当地是未开发的景区,山路都是“野路”山坡多,碎石多,不好走。可见,女孩的“九连尖之旅,可谓集齐了容易导致中暑的所有要素。突觉头晕、恶心,别以为只是“累了”有徒步者发现女孩中暑晕倒后,为她进行了物理降温,但还是没能救回她的生命。黄世芳医生分析,大多数中暑都为轻度,主要表现为大汗、头晕、恶心、面色潮红等症状:等到昏迷时,很可能已经是重度中暑。这时候,简单的物理降温很难奏效。医院抢救时,会直接给患者输冰的生理盐水,才能尽快让体温降下来。黄世芳医生强调:“最好在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时就察觉到,并及时处理,生命结局或许会不一样。如果在高温的环境中突然感到特别口渴、恶心、头晕、胸闷、大汗等,就要提防是中暑,及时自救。“这跟爬山、徒步走累了不一样,累了更多只是肢体酸痛、没有力气等。”怀疑自己中暑,这样自救√脱离高温环境。到树荫处、凉亭等阴凉处歇息,最好到有空调、风扇的室内。√想方设法给身体降温。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放在自己脖子、大腿根腹股沟处、腋下等大动脉经过的地方,辅助降温,或把溪水、河水或饮用水直接浇在身上,甚至泡到水里。V充分补水。最好喝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小口慢饮。√在太阳穴、额头、人中等位置涂抹清凉油,服用仁丹等解暑药。如果症状一直没有改善,及时向同行伙伴、路人求救,或拨打。夏日户外运动,如何防中暑看天气预报,了解目的地的气温出发前,如果发现目的地的气温超过30摄氏度,或温度不算高,但湿度却很大,都要警惕。这都意味着,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的中暑风险较高。尤其是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人群,应谨慎出行。比如,糖尿病患者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容易中署;高血压患者大量出汗会让血液变得黏稠,容易引发心梗、脑梗等,且更容易中爰。另外,户外出行时,最好避开早上10点到下午4点,这是一天中阳光最热烈的时候。穿速干衣、防晒衣最好穿吸汗、散热佳的浅色速干衣,或亚麻、丝质衣物。避免穿不透气的化纤面料,否则汗湿的衣物贴在身上,身体更不易散热,更容易中暑。做好防晒工作: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戴太阳镜、穿防晒衣。准备充足的水出行前,最好按1:1的比例准备白开水(或矿泉水)和运动饮料,白开水的比例略高也可以;或准备白开水和盐丸(即丸状的电解质)。在户外,最好间隔半小时左右就补充水分~毫升,不要等了再喝,也不要在大量出汗后再一次性大量喝水。黄世芳医生解释:“一边丢’一边补。比较能及时补充水分,避免体内水电解质丢失太多,引起人脱水。”脱水也可引起人口干、头晕、乏力、烦躁,甚至昏迷。注意,不要大量喝冰冻饮料或会糖饮料,前者容易引起胃痉挛,后者容易使人丢失更多水分。准备应急药物带上十滴水、仁丹、风油精、清凉油等防暑降温药物。(中国家庭医生杂志记者:王若兰通讯员:张灿城编辑:凌茜雯)来源:《中国家庭医生》杂志8月上半月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