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做题能触类旁通,有的孩子越

遇到一个题,解不出来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是我不行,这样的题目太难了,我做不出来嘛?有没有想过另外一个可能呢?

就像《最强大脑》里的女神教授攸佳宁所说: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道题是无解的。

在大多数孩子的概念里,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如果算不出来,就是自己不行,跟一道题死磕到底,从来不去质疑是不是题目错了。

而这种思维惯性,正是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一大原因。

数学学习中更重要的

是观察和思考

卓别林演过一个电影叫《摩登时代》,在电影中,卓别林是一个工人,每天在工厂里拧螺丝。

他不需要考虑,为什么拧这个螺丝,也不用考虑这个螺丝拧完了以后,会成什么样?就只需要不停的拧螺丝。

时间久了之后,卓别林走到马路上见人的鼻子要拧一下,见人的眼镜也要拧一下,见到什么都要拧一下。

这个过程中,卓别林的身体已经形成了记忆,凭借记忆在操作,没有观察和思考,已经变成了一台拧螺丝的机器。

思维的本质,是在探索与发现事物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回到孩子的数学学习中也是一样,比如这样一道题:

课本中对应的知识点是列竖式,被除数?除数=商,面对这道题,对知识点的操作显然不足够解决问题。

在这个题目中,孩子之所以会做错第二问,看到“最大”就填了9,没有尝试不同的数字,也没有进行检查验算,正是因为缺乏尝试的思维和自我纠错能力。

缺乏自我纠错能力,往往是这两点导致的:理所当然+畏难。

理所当然的背后,是孩子对这类问题形成思维惯性,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怎么样的时候,这就非常容易掉进数学老师挖的陷阱里面,也就是发生所谓“粗心”的状况。

几次下来,再碰到类似的题目,孩子也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不愿意再做题。

畏难情绪也是导致孩子越来越抗拒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见到数学就觉得“烦”,一烦就想逃避。

怎么才能帮助孩子消灭这种畏难情绪呢?

畏难,是人的天性。但问题是,什么叫“难”?

刚开始学步的孩子,会觉得走路很难;刚开始学加法的孩子,会觉得进位计算很难;刚开始做初级应用题的孩子,会觉得需要绕两三个弯的题目很难……

孩子(包括大人)会把自己做不来的事情都称为“难”,但其实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不习惯,一种是确实有难度,而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孩子形成解决难题的思维。

1.单一策略的思维模式转化为复合策略

复合策略,听起来很生涩难懂,其实换成另外一个字就很通俗易懂了——试。让孩子拥有自主尝试,主动思考的思维,碰到题愿意去尝试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解题思路。

2.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里,芒格认为,对于复杂的适应系统以及人类的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如果大家把问题反过来思考,通常就能够想得更加清楚。

就像上边举例的数学题,当第二问不知道填什么的时候,可以将所写答案代入原式进行验算,就能发现是否正确。

为什么学的时候会了,

考的时候错了

很多家长也常常问这个问题:这些题讲的时候都会了呀,怎么再做还是错呢?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神经影像技术发现,遗忘某件事可能比记住它耗费更多脑力。而孩子之所以当时学会了,考试的时候错了,是没能真正掌握的表现。

掌握所学知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理解,一种是记住。

一些敏感的家长也许会说:不对呀,数学怎么能死记硬背呢?不是说死记硬背会伤害孩子嘛?

其实记忆和理解从来就不冲突,在孩子还做不到理解的时候,先记住能帮助孩子理解,而理解更能帮助孩子加深记忆。

那究竟什么时候该理解,什么时候该记住呢?

比如99乘法表、三年级的一笔画,如果只靠理解,效率非常低,很难给孩子讲清楚,需要先记住。

而像长方形的面积,很多老师在教的时候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求面积就是在教孩子操作,让孩子记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就完事了,但其实三年级学习面积的本质是数方格,是需要孩子能够理解的内容。

比如,《墨经》中有这样一句记载:圆,一中同长也。就是:圆有一个圆心,这个圆心到圆上各点的长度都相等。这样一个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孩子很难听懂,但借用图形,引导孩子去发现,则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理解和思考。

让孩子分别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圆形作为车轮,画出行进路线。

画完之后,引导孩子思考:人坐在什么样的车上会舒服一些?

显然,答案是圆形。

这个知识点也许不难,但这种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一点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发现了“汽车轮胎为什么是圆形?”的答案,进而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引发了思考。

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就是通常说的思维。我们先帮着孩子去解决题,然后教给他解决方法,最终帮助他去搭造起来他自己的思维能力。

我们的神经细胞四通八达,就跟一个公路网一样。思维发达的孩子,在大脑里建立了一整套的思维网,就像拥有这样一套发达的公路网一样。

在儿童阶段,公路网非常单一,不能够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形成多条通路,导致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单调的。于是,当某个问题出错时,并不能找到其他的方式进行思考,也不能换角度进行反思,就出现了上述问题。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们逐步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得承认,大部分家长都只是学过数学而已,并没有特别经受过数学思维训练,在这件事情上是有局限的,甚至有些家长自己对数学都有着惨痛的经历。

如果你希望拯救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如果你希望为孩子找到好的数学教练,

如果你家孩子刚好处于三、四、五年级的阶段,

那么向你推荐全网80万妈妈真心好评、尹建莉唯一推荐、懂教育更懂孩子的数学老师——傲德!

尹建莉老师说:“傲德是个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他能把别人眼中数学这件苦差事,变成一颗美味的巧克力,让学生瞬间就爱上数学。听他的课,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也是健康的思维模式和对教育的深入理解。”

图左:尹建莉图右:傲德

看得见的改变

现在,尹建莉老师强力推荐、全网80万妈妈好评支持,被誉为“将枯燥的数学做成可口的巧克力”的傲德老师来了,邀请你参加“暑假提升计划”——错看、漏看题意,粗心的娃怎么救!

常有家长说,我家孩子自从跟着傲德老师学习以后,对数学的兴趣明显提升了,思维更是有了神奇的变化,听到这样的反馈,我们感到开心;

也有家长说,遇到好老师太难了,如果早点遇到傲德老师就好了,后悔没有早点报名耽误了,对于这样的反馈,我们心怀感激,感激我们终是遇到了。

如果你还在观望中,还在了解中,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

7月19日晚20:00

跟傲德老师一起

用神奇的思考力6步养成法

“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

解救“粗心”的娃

长按识别下方海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zz/5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