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网络文
柒大夫民间一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大暑为大热,太阳到达黄经10度,正值盛夏,雨水充沛,此时天气炎热加上湿度又大,很容易湿邪缠身。这个时候会因湿邪导致的眩晕,腹泻,外感,皮肤病等就会比其他的时候多。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多喝绿豆汤,很容易导致脾胃湿气过重,阻滞人体气机枢纽的运转。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怎么保健呢?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中医的妙方——三仁汤。三仁汤出自清朝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治疗湿热内蕴、三焦不利和湿温初起的鼻祖处方,也是宣化畅中,清热利湿的一首代表方。它可以通调三焦,宣肺行气,运脾化湿,还利湿行水,解决湿温影响到全身的问题。吴鞠通把人体横向地分为上中下三焦。三焦是人体气血津液的通道,人体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排出都在三焦这个大场所进行。我们说长夏的气候有两个特点:一是湿,二是热。如果湿热侵袭了人体,经常会形成弥漫三焦之势,这时候湿热并不是在上焦或者在中焦、下焦,而是充斥脏腑之间。这时候怎么办呢?吴鞠通认为,湿与热相合好比油与面合。胶结难分,如油入面。因为热在里面,湿在外面,所以先祛湿后清热。如何祛湿呢?吴鞠通发明了宣上、畅中、渗下三位一体的祛湿法,给出了三仁汤这个方子。先是针对三焦不同的位置,给予相应的药物宣畅三焦,这样一来,三焦的水通畅了,湿邪就能通畅而去;之后,方中又结合了一些少量轻度的清热之品,做到祛湿清热之不至于生寒。三仁汤方:就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这“三仁”,加上半夏、竹叶、厚朴、通草这几味药。如果舌苔黄,也可以加入少量的黄芩、黄连,有三五克就可以了。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豆蔻二钱,竹叶二钱,生苡仁六钱,厚朴二钱,半夏五钱。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这个方子里的“三仁”都是祛湿的,其中杏仁开肺气,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白蔻仁辛温芳香,可以醒脾,开中焦之气;薏苡仁泻下焦水湿。如果用了这三味药,上焦开了,中焦醒了,下焦利了,剩余的几位药也配合着君药,大家协同作战,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湿祛热清,脾气健旺,把湿热之邪从三焦清出去。三仁汤用来煮药的水也与平时不同,《温病条辨》谓之“甘澜水”,以勺盛水,一遍一遍的扬,使水上有数千个水珠相逐,方才可用。后世认为甘澜水性属阳,是动水。以动水煮药,不会增加湿气,可谓考虑周详。三仁汤对于祛除三焦湿邪、调理脾胃功能有着显著的功效,不过这毕竟是药方,使用时须正规的医生辩证加减。作为日常保健,大家可以把三仁汤替换为三仁粥,尤其是在夏季湿热的天气下。三仁粥[材料]: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白蔻仁6克,炒杏仁5克。[做法]:炒杏仁去皮,尖后剁碎;白蔻仁剁碎。将薏苡仁和粳米一起熬粥,起锅前5分钟,放入炒杏仁、白蔻仁。[用法]:每天1——次,连续服用3——5日。[功效]:升上,畅中,利下,帮助身体在暑湿中恢复平衡。注意:苦杏仁的种皮和胚芽含有剧毒氢氰酸,所以食用时一定要去除皮,尖。三仁汤都适合哪些症状的人用呢?1.首先在症状上,人会感觉头痛恶寒,和其他的外感一样,都感觉怕冷,同时身重疼痛,这是湿气重的表现,身体觉得酸懒,感觉没有力气,很重的感觉。.再看看舌象,舌淡,苔多白腻,或者厚腻,或者满布,这种舌苔的状态,往往是我诊断的最主要依据。3.此外还会伴有,觉得胸闷,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不想喝水,容易大便不成型,这是非常重要的指征。4.更奇怪的是,还会像阴虚者一样,往往下午温度高,有的人甚至就在下午开始发烧,非常典型。5.还有一个就是皮肤淡黄,不想正常的肤色那样有光泽。END??长按识别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