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癣夏塔热片治白癜风效果行不行 http://pf.39.net/bdfyy/zjft/140226/4344152.html
7月17日以来
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
大部地区降暴雨或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河南省气象台副台长苏爱芳等专家表示,目前来看,本次过程呈现出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短时降雨强、降雨极端性突出等特点。
河南降雨量实况图(7月17日08时-20日17时)
这场历史罕见的降雨可能是由于大气环流形式稳定、水汽条件充沛、地形降水效应显著、对流“列车效应”明显等。目前,河南地区已有多个中小水库和河流出现超汛限水位和超警洪水,多地出现内涝、山洪等灾害。
常言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可信吗?“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句话,令人联想到的是灾难过后横尸遍野的画面。但洪涝这样的“大灾”之后一定会大疫吗?
有研究者对~年间大灾(地震、海啸、洪涝等自然灾害及战争等人为灾害)后发生的疫情(急性传染病等)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20年中全球发生的19次灾后疫情的一半以上都是与腹泻相关,大多是由于不清洁饮食、饮水而造成的。
那么,洪涝灾害后的疫情都是如何的呢?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年~年,全球一共发生过14次大型洪灾,其中只有一次洪灾伴生了疫情,也就是年的“苏丹腹泻事件”。而据联合国报道,在年,光是中国就发生了20起自然灾害,而这些灾害全都没有伴发疫情。
由此可见,俗话中所言的“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有些夸张,言过其实。需要注意的是,灾害本身虽然可能并不会带来传染病,但是,灾害导致的很多后续效应都有利于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和传播。
为防万一,这些方面要小心!01传染病预防——重中之重!前面我们提到,因饮食、饮水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蚊子、苍蝇大量繁殖,人群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洪灾后极易发生各种传染病,因此,做好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肠道传染病
霍乱一般为无痛性腹泻,往往伴有呕吐。每日几次至几十次的腹泻,排出淘米水样大便,患者四肢冰凉,双眼凹陷,严重脱水,治疗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细菌性痢疾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起病较急,高热达40℃以上。
伤寒、副伤寒主要症状有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病毒性腹泻主要症状为排出黄色水样便,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其呕吐和腹泻症状比霍乱轻,但对婴幼儿有较大危害。
甲型肝炎儿童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精神不振、不爱动等表现,部分患者起病时有发热,此时检查肝功能会发现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剧烈头疼、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
钩端螺旋体病鼠和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小腿肌肉触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眼结合膜充血等,严重者可造成肝、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并危及生命。
虫媒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家畜(猪、马、牛等),家禽(鸡、鸭等)是主要传染源,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症状轻重不一。
疟疾是一种经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红眼病
“红眼病”是急性结膜炎的俗称,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可成为传染源。“红眼病”的症状主要是眼睛发红、发热、发痒、疼痛、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但不影响视力,有的患者还会感到头痛。
布鲁氏菌病
由布氏菌感染造成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等,主要传染源为羊和牛,发病前患者往往与牛、羊或其制品有密切接触史。
为了预防以上这些传染病趁灾肆虐,小编总结了以下内容:
灾后健康“十要十不要”要喝开水,不要喝生水。洪水后饮用水容易被污染,煮沸消毒最简便有效。
食物要煮熟煮透,不要吃生冷食物。
要吃新鲜的食物,不要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和采食野生的蘑菇。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随地吐痰和大小便。
要做好环境消毒和灭蝇、灭蚊、灭鼠工作,不要让蚊蝇孳生。
垃圾、废墟要及时填埋、清理,不要食用淹死的禽、畜肉。
要做好环境消毒工作,不要让脏臭骚扰。
要防中暑、受凉、蚊虫叮咬,不要贪凉露宿。
生病要及时就医,不要忌医和迷信。
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不要知情不报。任何人发现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均有义务向当地医疗卫生单位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02心理支持——不容忽视!事实上,洪灾之后,需要警惕的可不只是传染病!
当此类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目击或遭遇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生命伤亡,有可能导致亲历者出现短时的心理障碍,如急性应激障碍;也有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创伤,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的重现创伤体验,反复想起糟糕的回忆、做噩梦、幻想。亲历者可能整夜失眠,极易惊醒;可能会因某个声音或场景,或是听到逝去亲友的名字,想起灾难发生时的场景,继而感到痛苦。
据估计,10%~40%的经历过创伤的人后来会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这里的“创伤”即指那些危及生命、引发极端恐惧和绝望情绪的生死时刻。调查显示,感到社会支持不足的创伤幸存者,更容易产生不好的后果。
因此,在自然灾害之后,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如何向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心理支持?汶川地震之后,“心理援助”被写入《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要求各地将心理援助纳入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各级响应的响应措施都提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受灾省(区、市)做好医疗救治、卫生防病和心理援助工作”。
如果你的朋友身在灾区需要心理援助,可以拨打免费心理咨询热线,获得比较专业的心理帮助。根据年中国心理热线服务调查项目的评估,以下心理咨询热线可供参考。
河南省心理援助-
奇才心理倾诉-
-
希望24小时—全国生命危机干预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
上海市心理危机干预--5
汕头市24小时心理援助-
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
兰州市心理援助-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
国家卫健委派工作组赴河南支援!如今,面对洪灾,我国已经有了完整、规范的灾后防疫应急体系,以及世界范围的资金募集渠道,相信洪灾之后发生大规模疫情的概率也会变得更低。
截至文章发布时,国家卫生健康已经指派了涵盖卫生防疫、心理健康、社区卫生等多方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赶赴河南进行支援,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机构灾害风险排查,确保正常诊疗治愈,加强心理抚慰和疏导,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只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央视网也联合应急管理部门推出了关于洪灾自救的动画视频,为广大身处洪灾的群众提供最快捷的救生指南!
虽然,大雨依然冲刷着中州大地,
但政府各个部门以及全社会
都在为河南人民的平安不懈努力着!
小编相信,
不久之后,就是雨过天晴!
综编整理自光明日报、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