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太惊艳!淄博最新大片来袭!淄博市纪委监委最新通报!说到淄博这段时间的天气那占据C位的一定是雨,昨天还猝不及防来了场冰雹刚才冰雹好大!你以为只是连续强降水就完了?No,no,no!因为更恐怖的事情来了就在明天,7月11日,将迎来“三伏天”中的头伏,标志着一年里最热的时期来临。今年“三伏”将持续40天,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头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年07月09日10时41分淄博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刚刚,预警升级
年07月10日11时09分淄博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10-11日,我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将升至37℃以上,气温高、湿度大,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高。降
雨
紧
随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报,7月11日至13日,京津冀地区、山西东部和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部以及山东中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其中,河北中部和东北部、北京西部和北部、天津北部等局地有大暴雨。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部分地区还将伴有明显的雷电、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降雨量30~60毫米,局地可达80毫米以上,并伴有7~8级阵风,最大阵风可达10~11级。外出时还需格外留意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
国家防总办公室7月9日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山东、河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省(区、市)防指发出《关于做好近期强降雨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防汛责任人立即进入战备状态,落细落实防范应对工作。国家防办要求,密切监视雨水情变化,强化预测预报预警和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针对重点部位、薄弱环节、险工险段,逐一落实应急抢险物资、队伍和专家,必要时提前预置抢险救援力量,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抢护、早消除。要加强强降雨期山丘区、低洼地带、旅游景点等高危险区管控,果断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要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为严防强对流天气引发安全事故,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发布
《关于做好强对流天气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气象部门要加密天气监测频次,及时精准发布预报预警,为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提醒生产经营单位和人民群众合理安排生产和出行;要加强值班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突发险情、灾情必须第一时间上报;要紧盯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提前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全力做好应急抢险准备,确保发生险情、灾情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通知强调,要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执行恶劣天气安全生产有关规定。矿山领域,严格执行大暴雨停产撤人制度,加强矿井采空区、塌陷区、积水区和尾矿库坝体及周边山体、排土场的安全巡查监测,坚决防止溃水淹井、溃坝漫坝事故发生。危化品领域,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水、防潮等措施,雷雨情况下坚决禁止油、气储罐装卸。建筑施工领域,大风雷电天气一律停止户外高空作业,一律停用塔吊、升降机等机械设备,危险地带人员一律立即转移避险。水上作业,严格执行渤海湾客滚船“逢七不开”制度,严禁恶劣天气各类船舶出海作业。其他行业也要结合各自行业特点,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淄
博
天
气
据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天淄博阴雨天气居多请注意防范这些危险的事千万别做
三伏天高温烤人、暑热难耐,有的人为了一时之快,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为此我们总结了各科医生的健康提醒,这些危险的事千万别做!
心内科医生:过度贪凉小心心梗
夏日炎炎,无论男女老少,似乎都抗拒不了冷饮的诱惑!冰镇西瓜、冒着凉气的雪糕,一口吃下去,凉爽和幸福感爆棚。
但是,有人却因为一根冰棍差点要了命!
年大众卫生报报道,湖南的汪女士将空调调到21℃,接着又吃了根冰糕,顿时觉得透心凉。不到半小时,她就出现腹痛、胸闷症状。医院检查后,诊断其为急性心肌梗死,而诱发该疾病的“元凶”竟然就是那根小小的冰糕。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龙骁解释,冰镇食物有时会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帮凶”。每到夏天,就会接到不少因为贪吃冷饮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溢血等的患者。
龙骁医生表示,夏季高温天,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忽然饮用大量冷饮,血管会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继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那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本身血管的调节功能较差,遇到忽冷忽热的刺激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快速调节,于是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烧伤科医生:明火旁喷花露水小心烧伤
年据荔枝新闻报道,一位7岁的小女孩,为防蚊虫叮咬,孩子妈妈在其脖子上涂擦了一圈花露水。此时小女孩9岁的小哥哥在一旁玩打火机,小女孩的脖子上火焰迅速腾起,严重烧伤。
重庆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袁心刚接受重庆日报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人知道花露水能防蚊,却不知道花露水其实是一种易燃易爆物。
花露水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含量一般都在70%以上,且燃点很低。有实验显示,当火源靠近花露水3cm时便可将其点燃,而且呈现喷射状态。
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刚喷完大量的花露水就去点火,以免接触到花露水引发烧伤。
风湿免疫科医生:啤酒+海鲜=痛风套餐
三伏天天气炎热,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大家会选择小聚,而烧烤、海鲜以及啤酒这些自然是最好的搭配。但是这却是广大痛风患者饮食当中的一个雷区。
医院免疫风湿科主任医师苏厚恒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表示,进入夏季以后,接诊的痛风病人比之前多了一倍多。多数痛风发作的患者都有吃海鲜、喝啤酒不注意节制的情况。
苏厚恒解释,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成分会抑制体内尿酸的排泄,海鲜是高嘌呤食物,嘌呤正是尿酸形成的原料。偶尔吃海鲜、喝啤酒不会必然引起痛风,但长期如此会导致体内尿酸增多,痛风就容易发生。
重症医学科医生:暑天小心热射病
在三伏天这样高温闷热天气里,中暑已成高发疾病。很多人觉得,中暑太常见了,怎么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严重中暑真的会死人!到了热射病的地步,致死致残风险极高,死亡率超过50%,非常危险。
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何忠杰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由于热射症早期仅表现为体温有点高,意识虽然出现障碍,但短时间能清醒,所以很容易被认为没事了而被轻视,其实这时损害才刚刚开始。”
何忠杰指出,严重的致死性损害其实要在后续几个小时才表现出来,一旦损害出现发展迅速,如果救治失当,会在中暑症状出现后的12~24小时内发生死亡。热射病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伴有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损害等。
脾胃科医生:吃隔夜菜小心食物中毒
夏天气温高,很适合细菌繁殖,食物更容易腐坏变质。稍有不慎,就会病从口入。
最常见的,是有些放进冰箱的“隔夜菜”明明闻着没馊、吃起来正常,但其中已有细菌滋生。大人孩子进食后,全家“中招”患急性肠炎的病例不在少数。
医院肝胆脾胃科主任医师刘战河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年的7~8月,急性肠胃炎患者都会增多,大多是因为夏季食用过凉的食物以及在冰箱存放时间过久的食物所致。
像吃了隔夜西瓜、隔夜菜、凉拌菜、生海鲜等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天气较热的时候比较多见。一方面,因为温度高,食物腐烂得较快;另一方面,由于苍蝇、蚊子多,细菌传播得也快。患上食源性疾病原因就是“病从口入”。
呼吸科医生:空调不清洗小心肺炎
年6月,一则标题为《一37岁男子因长期未清洗空调,致肺部感染吹进ICU》的新闻,引起众网友热议。
据沸点视频报道,湖北宜昌一男子在吹了许久没用的空调后,出现高热、咳血、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等症状,随后就医被确诊为军团菌肺炎,随后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
你家空调清洗了吗?长期不清洗空调,有多危险?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贾金广接受采访时提醒,长期不清洗的空调,可能会滋生军团菌。家里空调的过滤网和散热片,是最适宜军团菌生长的理想生存环境。
在空调送风的过程中,军团菌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散布到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致病,产生一系列非典型肺炎症状,也就说我们经常说的“空调肺”。可能引起心内膜炎、心肌炎,甚至休克等。
因此,每年在使用空调前要对空调进行专业清洗。
泌尿外科医生:夏季喝水少小心结石
7月5日,据都市快报报道,大二学生小陈(化名)平时喜欢打篮球,夏天出一身汗就来一瓶“快乐水”,简直不要太爽。这几天,考完试的小陈几乎泡在了球场上。一周前,打完球的小陈突然觉得腰腹部疼痛,一会功夫就大汗淋漓,还恶心、呕吐。立医院急诊,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双侧输尿管结石。
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健生表示,天气炎热的夏季是泌尿系结石的高发季节,人体出汗多,尿液容易浓缩,如果喝水量再不够,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就容易析出,形成结石。同时,夏季光照强烈,体内维生素D和维生素A合成增多,促进小肠吸收钙离子,使尿液中排泄钙增多,也使得结石更容易形成。
王健生提醒,结石与碳酸饮料也有很大关系。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磷酸盐类,这正是结石的主要成分。
所以防结石,一定要多喝水,大量饮水甚至能帮助小结石的排出。
皮肤科医生:去户外小心“蜱虫病”
7月5日,一名刚出生四天的婴儿被蜱虫咬伤的信息冲上热搜,引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