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烦心事我们来帮忙!
近日有居民反映称颛桥镇北吴路号的建筑垃圾临时中转分拣点和湿垃圾分散处置点周围垃圾裸露、臭味难闻,网上也有市民拍摄的该垃圾站的一个“烟囱”不断的冒着白烟的视频……市民担心该垃圾处理站不仅会给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还有危害健康的可能。
自年7月垃圾分类实行以来,湿垃圾处理量成倍增长,颛桥镇从最初的15吨日处置量,逐步达到80吨日处置量。原本位于都园路的湿垃圾处置站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为此,在北吴路号利用现有的全封闭平方米厂房,改建成日处置量可达吨的临时湿垃圾处置点,于今年7月1日试运营。
那么这个垃圾处置点是否存在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的现象?是否真的对市民的健康造成危害?记者来到北吴路号,实地调查这里的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究竟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垃圾处置站点。
“死罐”、分拣残渣是罪魁祸首!
走进北吴路垃圾处置站,与想象中的不同,视觉上,看似深蓝色的“厂房”其实是一所几乎密闭的湿垃圾处置站点,四周种植绿化、道路宽敞整洁;嗅觉上,在没戴口罩的情况下,记者并没有闻到任何异味。那么传闻中的气味究竟怎么回事?
“死罐”导致一度臭味扩散
在记者询问下,城冬清洁负责人周文华表示前段时间垃圾站确实对外产生了强烈的异味。其原因在于,在7月试运营初期,由于部分湿垃圾在挤压过程中水分未完全排出,导致其中一个发酵罐中的“员工”——发酵菌种培养失败产生了“死罐”现象,这些原本发酵湿垃圾的发酵菌种无法存活,湿垃圾因此无法发酵进而腐烂。尽管运营方采取了应急措施,将罐内未经发酵的湿垃圾取出,但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还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运营方也对受此影响的周边市民表示歉意。
气体洗涤塔
那么今后还会有类似事件发生吗?周文华表示:现已提升了垃圾挤压干燥工艺,确保进罐湿垃圾的脱水率在50-60%。并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系引入最新的、发酵效率高、效果好的菌种。同时也已通过设置滤网、加强道路冲洗、新设窨井和加高烟囱等措施控制扬尘和消减异味,他表示今后将尽量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湿垃圾发酵罐
大量分拣残渣发臭
走到湿垃圾站的北面,看到大片土地上堆放着近万吨的建筑垃圾和分拣残渣,这也是导致臭味飘散的另一原因。分拣残渣不能及时清运是由于全区的运能比较紧张。
记者看到现在这些垃圾都用滤网进行了覆盖,目的是大风天避免产生扬尘。关于这些垃圾的后续处理问题,运营方承诺将调动运输力量,预计下周开始对堆积的一万吨分拣残渣进行清运,并于一个月内清运完成。
已使用滤网覆盖的建筑垃圾
湿垃圾处理详情
传送湿垃圾的密闭输送绞龙
周文华带记者走进湿垃圾处理站,更为详细的介绍了该垃圾站的处理工艺。在走进湿垃圾处理厂房前,周文华建议我们带上口罩,虽说厂外几乎没有异味,但走进厂内仍能闻到明显气味。
周文华介绍,这个湿垃圾站采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好氧发酵技术以及成套设备,排出的废水废气也进行多级的洗涤、中和、处理等工序。为了将异味降到最低,三成以上的投资都用于在灭菌除味上。确实,同此前记者走访的其他湿垃圾站相比,这里的异味明显的减轻不少。
近距离观察湿垃圾处理工艺
每天早上5点半到中午十一点半前,厂房要进出十一二辆清运车,每车载重约8~10吨。
厂房内,清运车正在将湿垃圾倒入坑内
厂房旁边有个冲洗装置,车辆在出去时都要进行底盘车轮冲洗,室外有一辆专用冲洗车对地面进行冲洗。下午就是打扫卫生时间,厂房内外都会进行长时间的清洁打扫。
工作人员对道路进行冲洗
我们10点左右进入厂房,正是忙碌的时候,湿垃圾经过机器分拣、人工分拣,将残留的其他垃圾捡出后,经过输送绞龙的传递,依次进行粉碎、挤压脱水等工艺。最后进入高大的发酵罐内,经过10到14天的好氧发酵,最终变成有机介质,再经过下游公司加工成化肥。
废水处理设备
站内设有高标准的废水处理系统,垃圾挤压的废水经处理、检测后,达标排放。整个工艺基本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站内设有多个负压抽气系统,持续将异味抽出,针对分拣、压榨和脱水等环节,还增设负压抽气口。站内有3套气体洗涤塔,7个采用厌氧和光氧技术的过滤罐,抽出的气体经过多次酸碱中和洗涤、紫外线灭菌和活性炭吸附,才最终混合大量的水蒸气一起排向户外,这也是我们看到往外冒的“烟”,对于该气体排放是否符合标准,日前已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也将在两周内出具。
负压抽气系统
垃圾的准确分类是为了让可以被再次循环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湿垃圾的发酵处理让原本人人嫌弃的垃圾变成了有大用处的化肥。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探索过程中,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到最好,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可以让市民的生活更为便利。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管理的更加严格、设计的日趋合理,北吴路湿垃圾处理站扰民的问题也能取得最优的解决方案。
夏日烦心事
夏日烦心事,我们希望通过真实深入的报道,能积极化解误会和矛盾,主动呈现和解决问题。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的夏日烦心事。
记者:张逸欢实习记者:胡荣璇
编辑:张逸欢实习编辑:胡荣璇
↑保存图片-打开抖音和我们一起抖吧↑
猜你喜欢
△最远的至北宋、灵异的会自己移动……闵行这些古井,你都见过吗?!
△“小三店”——上海人的那些记忆!或许这就是生活
△绝了!这个闵行人在薄如蝉翼的叶脉上作画
△酒香不怕巷深,这件位列“召楼三宝”的佳酿,原来是……
喜欢就点“赞”和“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