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这份中暑自救指南,别再错过了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1002/4705219.html
医院订阅哦!

昨日(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夏季阳气盛于外。夏至过后,气温逐渐升高,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容易造成阴阳失调;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身体失衡加上心理因素,很容易引起中暑。因此,在夏至后,建议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平时可多吃苦味食物,或饮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化湿功效的汤药,以预防中暑。

中暑表现及危害

现代医学认为,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89),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除这些症状以外,体温超过38℃,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就是轻症中暑了。轻症中暑还会伴随恶心、呕吐和精神错乱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为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

热衰竭则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表现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射病则是最严重的中暑,也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病死率较高。

所以,出现中暑症状后应及时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更重要的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里,要做好中暑的预防工作,尽量规避或减轻中暑带来的危害。

中暑的预防和治疗

由于中暑不像冠心病、心绞痛等一些急性病来势汹汹,而是逐级发展的,因此,如果在中暑的最初阶段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就能避免中暑的继续发展。而且,中暑是可以预防的。

临床医生介绍,在炎热的夏季,预防中暑可参考以下方法:

1.

要尽量避免在中午11时至下午15时高温时段出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或在高温、高湿度、气流静止的环境下活动或工作。

2.

必要外出时,应注意使用太阳伞、太阳帽、太阳镜等防晒物品,避免受到太阳的直接照射,穿着应宽松,尽量穿棉质布料、颜色较浅的衣服。

3.

运动后要多饮开水,出汗多的人可饮淡盐水,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4.

平时多吃梨、西瓜等水果,可饮一些消暑化湿的凉茶,或饮冬瓜、莲蓬、薏米仁、绿豆汤水。

5.

外出旅游或出差时若感不适,一定要及时降温处理,尽快到通风透气、凉快的地方休息。

6.

注意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不要熬夜晚睡,以免降低身体抵抗力。

万一中暑以后怎么办?请大家记住六字诀:转移、降温、呼救。首先要迅速把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仰卧头高位,安静休息,解开衣服;其次,用凉水擦浴,电风扇吹风,用毛巾包裹冰袋或者冰水瓶放在头部、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如这些办法不管用,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据临床医生介绍,医院的中暑患者,清醒者一般都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并使用氨基比林、阿司匹林等解热剂。如果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皮下出血、全身皮肤发黄、昏迷等症状,则会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中医药对中暑的认识与处理

中暑在我国中医发展史上早有记载,如《金匮要略》谓:“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刘完素六书》曰:“中暑大汗自出,脉虚弱、头痛目干、倦怠烦躁、或时恶寒、或畏日气。”因此,祖国医学对中暑有着较深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方法。

中医认为,暑乃天火,暑性酷烈,暑邪伤人,常耗气伤津,必须大胆使用清热药,才能及时解除邪热,保存津气,以防动风痉厥之变;纵然是体虚之人,也必须在重用清热解暑药的前提下予以兼顾。

所以,中暑的治疗原则常以益气、养阴、清热、除湿、开窍为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中暑的中药材有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薄荷、藿香等。

其中以享有“夏季第一花”美誉的古老药材——金银花,成为历代医家应对中暑的要药。

金银花预防、治疗中暑两相宜

金银花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早在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对它的药用价值就有一定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金银花性味甘寒,入肺、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血之功,主治热毒痈肿、疔疮疖肿、咽喉肿痛、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热毒血痢等症,为夏日良药。《植物名实图考》载:“吴中暑月,以花之茶饮之,茶肆以新贩到金银花为贵。”由此可见,金银花泡茶饮,是一种解暑热的良药。

在民间,金银花也一直被视为夏季养生圣品,人们常用金银花制成凉茶饮用,以预防中暑;并认为给儿童喝金银花茶,可以预防夏季热疖的发生。不过,专家指出,金银花性寒,不能过量服用,一次性大量服用会导致胃肠道出现不适;虚寒体质的人群不能长期服用,以免增加脾胃的负担。另外,专家还告诫,小孩的脾胃功能还不完善,喝金银花茶应谨慎,能否喝、喝多少应遵医嘱。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金银花含有绿原酸、异绿原酸等有机酸,木犀草苷、忍冬苷等黄酮类物质,以及双花醇、芳樟醇等挥发油。这些有效物质能起到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具有祛暑、解毒、怡神等功效,预防、治疗中暑两相宜。

但是,传统的泡饮和煎煮等使用方式,并不能让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完全发挥效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金银花清热解暑的药用价值,国内专业金银花制剂开发企业——真奥药业集团,采用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CNB)的“蒸馏+水煎”双工艺提取技术,开发出独家剂型——金银花口服液。该剂型完整保留了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甘寒而不伤脾胃,并且功效更为显著。特别是其绿原酸含量,高出国家标准两倍有余。

真奥金银花口服液是由“药食同源”的金银花提取而成的单方制剂,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中暑防治药物,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同时也是具备“全年龄段儿童使用剂量”的产品,0岁儿童及孕妇也能放心使用;口服液剂型,起效速度更快捷,能更快地缓解中暑症状,以及中暑带来的不适。

在盛夏酷暑之际,真奥药业集团提醒大家,高温时段进行户外作业或外出时,可以随身携带金银花口服液,以备不时之需,或者加入矿泉水中,勾兑成高浓度金银花露服用,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预防中暑;冰镇口感更佳,为炎炎夏日带来全新活力。

同时,在饮食上应以清补为主,切忌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另外,炎热的气候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从而对精神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善于调节心情。

?内容来源

医药资讯地方台(yiyaoguanchajia)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lx/5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