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我们脖子上有一条大筋,它是头面部疾病的重要开关,捏开了,至少可防治37种疾病。所谓开关者,一按线路就接通灯就亮了。人身上也有很多开关,一打开,病就好了。像耳后的高骨大筋就是头面部疾病的重要开关,打开它可治许多疾病。
经络学说是古老中国医学的一部分,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早在多年前,中国医书中就有关于经络系统的详细记载,其中尤以《内经》为最。
古代医学一般把经络看作运行血气通道,维系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枢纽,人体内外沟通的渠道。人体是这世界上最杰出的艺术品,对这个艺术品了解多一点,你也就离健康近一点。
1、百会穴
百会穴由于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在此交会。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古语讲:“百会之所以叫百会,就有一穴开百穴开的功能”。
因而百会穴的功效也备受推崇,常见的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百会穴有熄风醒脑、升阳固脱、醒神志、苏厥逆、平肝熄风、升阳固脱中医学上常见的问题都可逢灸得解。主治头痛,昏厥,耳鸣,鼻塞,眩晕,癫狂,阴挺,脱肛,痔疮,中风失语等。
灸百会穴是源于大夫的一句话:如果是气虚引起的便秘,可以点按百会穴。隔硬币大小及厚度的姜片艾灸百会,控制时间一般是30分钟左右,以自己感到舒适为准,收效甚好。
配合揉迎香穴,口禾髎,揉耳后高骨,掐合谷穴。对于过敏性鼻炎效果也是可圈可点的。此外补气的效果特别好,进而改善睡眠,有气虚和失眠的朋友不妨一试。
现代多用百会穴治疗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低血压等。所以大家在平时的保健中多多注意艾灸百会。
2、涌泉穴
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又名地冲。属足少阴肾经。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五行属木。
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方面有重要作用。
每日坚持艾灸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也会增强。现代医学还证明“涌泉”部位有明显的升压和兴奋呼吸的作用;艾灸涌泉,可使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关元穴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意思。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而艾灸关元穴就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所以肠胃功能不好者也可以艾灸关元穴来调节。
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是统摄元气之所。
用艾灸关元能使命门真火充盛,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主诸虚百损。肾间动气禀受于先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使用灸法。
4、命门穴
顾名思义就是生命之门。古代医家将命门比喻成走马灯运转的动力源(走马灯中点燃的蜡烛)——火,认为命门火就是人体的阳气之源。命门火旺,身体强健;命门火衰,则体弱多病。
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运输,以及水液代谢等都具有促进作用。《黄帝内经》说,“肾主水,受五脏之精而藏之”。
即肾强,五脏皆强。艾灸命门穴的效果相对其他的处理办法更好,先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命门穴上方2~3厘米的地方开始艾灸,距离以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为宜,每次灸上十几分钟,直到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隔天灸一次。
这种方法既能作为日常保健。也适用于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等诸多阳虚症状。
5、膻中穴
膻中穴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它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又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黄帝内经》说“膻中者,为气之海”,“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即膻中穴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
所以,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
此时,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有效治疗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特别是有乳腺问题的人,可以经常按揉此穴。
人身上也有很多开关,一打开,病就好了。像耳后的高骨大筋就是头面部疾病的重要开关,打开它可治许多疾病。比如颈椎病等。
头疼,头晕,头皮麻木,头皮发凉发烧,头皮痒,头闷,前额恶感,眼红流泪,鼻酸鼻塞,鼻干鼻烧,嗅觉异常,口干口烧,舌僵流涎,口臭,面容紫白寒,嘴歪眼斜,面部抖动,恶心呕吐,中暑休克,晕车晕船,失音嗓哑,颈肩不适,颈部强直酸困,咳嗽,精神病,记忆力减退,精神衰弱,多睡或不睡,促进大脑供血,防脑溢血,感冒,发烧,消化功能减退,手足发凉发烧,半身麻木无汗,全身酸困无力,两腿软如棉等疾病。
如何按揉耳后高骨大筋呢?
用捻、捏、弹、捋、点、揉都行,力度适中,不要过重。
该法对感冒十分显著,大部分可以手到病除,可以从翳风穴开始往缺盆穴那个方向捏提即可。
两边都做,从上至下,连续不断,中等力度,持续五至十分钟。
可两手轮换操作,直到脖子与前额同时微微出汗为止,做完后全身顿时就会有轻松的感觉。
配合捏颈前大筋效果更好。
上下捏颈前大筋,主治范围也很广,而且方便。
主治疾病:
1、落枕。患者自己捏,可很快解除痛苦,有立竿见影之效。
2、咳嗽。
3、脑供血不足。对头痛头晕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4、对颈椎不适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往期精彩回顾秦岭:中华民族的祖脉彭及桐|家训:学而时习之为什么说中国上古祖先极具智慧?彭及桐父母言行塑造孩子的心智模式南怀瑾:让孩子从小把古文背好,比任何补习班都管用
扫码获取更多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