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发病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当前已进入“三伏天”炎热模式,时常会发生一些中暑意外。一般情况下,人体借助血管扩张、皮肤汗腺分泌增、呼吸加快等方式,可动态保持体温在37℃左右正常范围内。但在高温环境中,尤其当温度较高、通风不良及机体热适应能力降低时,造成体温调节障碍、水盐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症状而发生中暑。
医院内科叶方益副主任中医师指出,中暑是盛夏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除高温、烈日暴晒因素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宜为中暑常见诱因,须引起重视。
中暑的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可将中暑分为先兆、轻症和重症。
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7.5℃)即为先兆中暑。此时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
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即为轻症中暑。如能及时有效处理可在数小时内恢复正常。
重症中暑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四种类型。
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后,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以腓肠肌(小腿肚)痉挛最为多见,体温正常。
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气候或环境的人。因大量出汗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主要症状为皮肤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晕厥、神志模糊,体温基本正常。
日射病发生原因多为强烈热辐射作用头部,造成脑组织充血、水肿,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体温多不升高。
热射病多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表现为头疼、头昏、全身无力、多汗,不久后体温迅速升高,可高达41℃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渐转模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中暑的预防
叶方益建议,宜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外出时最好穿浅色不易吸收热量、宽松透气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空调来降温,但温度不宜过低。在空调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应抽时间到室外活动,作耐热适应。耐热能力较差、身体疲劳或患病时,勿参加剧烈活动,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增强营养,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中暑的急救
叶方益强调,发生中暑后应立即将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通风良好阴凉处,平躺卧位并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于呼吸和散热,抬高其双脚以增加脑部血液供应并促进散热,同时密切观察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意识变化。采取少量、多次方式补充水分,每次不超过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适当补充含盐饮料或绿豆汤、酸梅汤、凉茶等。酌情使用清凉油、人丹、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双侧太阳穴涂清凉油并轻轻按摩。如医院救治。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