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防和治,药不同
常备药
藿香正气类、十滴水、风油精等
发生中暑时,患者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和安静的地方休息,脱衣服,用15℃左右的冷水擦皮肤降温,特别是大血管多的地方,如腋下和腹股沟,避免心脏和腹部。同时可应用风扇、空调,喝糖盐水、绿豆汤等。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体温38.5℃医院就诊。
对于轻度的中暑,家里可以常备以下药品:
◎解表祛暑类。主要是藿香正气类,包括藿香正气水/液/颗/丸/软胶囊等剂型。适用于中暑合并热伤风,胃寒腹痛,或急性胃肠炎等,儿童适用。藿香正气水比丸剂起效快,但口感差,含酒精,易引起药物反应。须警惕:使用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拉啶、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等药品期间禁止使用藿香正气水,但可以选用无酒精的藿香正气口服液/丸/颗粒/软胶囊等其他剂型。
◎清热祛暑类。代表药物十滴水,行军散等。十滴水有清热祛暑、通窍利湿的功效,适用于中暑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孕妇忌用。十滴水含酒精,也需注意上述药物反应,可选择十滴水软胶囊。行军散具有解毒开窍的功效,用于夏伤暑晕,腹痛吐泻,孕妇禁用。
◎清暑开窍类。如仁丹、避瘟散、风油精、清凉油,具有开窍安神、醒脑止晕的作用。仁丹可用于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脑涨、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舌下含服该药的疗效更好,婴幼儿不宜服用。避瘟散可用于头目眩晕,头痛鼻塞,恶心,呕吐,晕车晕船。婴幼儿和孕产妇均不宜使用。风油精、清凉油外搽印堂穴、太阳穴或患处可防治中暑头痛,头昏,伤风感冒,蚊虫叮咬。风油精含樟脑成分。孕妇慎用。
中暑后选择上述中成药1-2种使用,多可控制病情,若用药后病情仍不见缓解或出现中暑高热,医院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