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天热晕了也可能是中暑了

步入大暑之后,天气越发炎热了起来,空调早已成为续命神器,让人完全不想踏出门半步。

但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在太阳的炙烤下出行,走得久了,有时候会感到头晕、心悸、恶心或者浑身乏力。

或许,你以为自己只是有些疲劳而已,殊不知很可能已经中暑了。

那怎么样才算是中暑?有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

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暑也是一种病

summer

人类对于中暑的认识很早,在我国古书籍中便有对中暑的记载,称作“中暍(ye)”、“伤暑”。

约在19世纪,西方人将这种“由于长时间被太阳直射而导致的、类似卒中的精神症状”称作日射病。

现代医学对「中暑」的定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存在着由「吸热-产热-散热」所构成的热平衡。

当人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后,这种热平衡容易被破坏。

当机体局部或者全身所蓄积的热量,远远超过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时,就会出现中暑。

中暑包括了一系列的症状,但有轻重之分。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国际上,都对中暑有着明确的定义与分级。

年,我国最新出台了《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结合之前出台的标准,将中暑分为了三个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热衰竭(中度中暑)、热射病(重度中暑)。

中暑

分级

轻度中暑

(先兆中暑)

中度中暑

(热射病)

重度中暑

(热衰竭)

体温

情况

<38℃

38-40℃

≥40℃

身体

表现

头痛

头晕

口渴

多汗

四肢无力发酸

注意力不集中

动作不协调等

伴有面色潮红

大量出汗

皮肤灼热

或四肢湿冷

面色苍白

血压下降

脉搏增快

伴有皮肤灼热

出现惊厥昏迷

出现多器官和系统严重损伤

意识

状况

神志清楚

意识正常

无器官损伤表现

可能出现晕厥

但数分钟内

自行恢复意识

无明显神经

系统损伤但会出现器官损伤

出现中枢神

系统损伤

可能会出现

全身抽搐

治疗

情况

数小时后可

基本恢复

如不及时纠正

病情会加重

正确处置后数天可基本恢复

处理无效或不及时会加重

可致命

有效治疗后

数周才可恢复

常大于1个月

在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便是先兆中暑了。

长时间在高温高热下出现出汗、头晕、气短、恶心、浑身无力的情况时,绝大多数人会觉得是正常现象,感觉只要缓一缓就可以了,并不会太在意。

虽然先兆中暑是可以自行恢复的,但是我们要学会主动意识到自己“中暑”了。

在出现中暑的状况之后,要注意及时补水补盐,帮助身体降温,防止热量继续在体内蓄积。

如果情况继续加重会进入到中度甚至重度中暑的阶段,损伤脏器甚至威胁到生命。

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些中暑的急救小知识,不仅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还可以帮助到身边的人。

中暑的急救小贴士

summer

Tip1:分级处理

我们已经知道中暑分为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处理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所以在自己或者他人发生中暑的情况时,先要和上述的三个等级对应起来,心里有个简单的判断。

尤其是发现有先兆中暑症状时,要及时安排调整休息。

Tip2:保证阴凉通风

中暑大多是由于在高温环境下停留时间过长造成的,所以让病人第一时间脱离高温环境,找一个阴凉通风处休息非常重要。

尽量让病人平躺,头部后仰,上半身略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是在路边中暑,找到开着空调的小店是最好,如果没有就将病人转移到树荫处休息一下。

Tip3:让身体及时散热

中暑患者的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对机体的损害越严重,迅速降温是抢救中暑患者的关键措施。

机体储蓄的热量已经超过了散热的能力,这时候需要迅速“手动”散热。

解开衣物,并用湿毛巾、酒精擦拭身体,用毛巾裹住冰袋放置于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帮助身体迅速散热。

Tip4:及时补充水分

在中暑时,由于体温过高,水份会大量流失,需要马上补充水份。但由于随着汗液也会流失大量的盐份,还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

如果就近有居民或小店,可以马上自己配置一瓶浓度适宜的盐水。

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想要接近这个浓度,以ml一瓶的农夫山泉为例,添加5g的盐即可。

5g大约是半瓶盖的盐

喂水的方式是少量多次,不要一次喂太多,不要选用冰饮,以免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如果病人情况较为严重,自行救助的同时,要抓紧联系,通知专业的医护人员前来帮助。

预防中暑小妙招

summer

中暑后要第一时间科学处理,但我们更希望的是避免中暑。

绝大多数室内办公的上班族们,较少有中暑的可能,但是特别要提醒一下高危人群,还是要多多留意。

中暑高危人群:

老年人等对热适应能力较差的群体

全天户外工作的外卖小哥、快递员、交通岗位工作人员、保洁员等

参加全天候户外集训、户外运动的人群

方法一:巧规划

主动规划行程安排,7-8月份,刻意减少在高温天气或正午时分出门,可以大大降低中暑的概率。

室内也要合理使用空调、风扇或及时通风,尤其是月子期妈妈及儿童,避免室内中暑。

方法二:多防晒

防晒服、遮阳帽、遮阳伞的使用,不仅可以防止晒黑、晒伤,还可以帮助营造相对低温的小环境,避免身体散热能力失调。

同时,不要一次在太阳下呆太久,多多去阴凉处蹭蹭“清凉”,让身体逐步适应炎热的环境。

方法三:勤补水

在太阳下呆久了很容易脱水,所以及时补充水分也是很有效预防中暑的方法。

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遵循少量多次的饮水原则,凉白开是很好的选择。

出汗非常多的时候,可以适当选择盐汽水、运动运料来补充电解质,否则容易出现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和低血浆渗透压。

夏日饮食Tips

summer

当我们长时间处于高温湿热状态下,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能力减弱的状况。

这是由于天气炎热,身体为了增强散热作用,会重新分配体内的血流,体表血管内血流增加,供给内脏的自然就减少了。

消化道的血流不足,胃肠道的功能也就随之减弱,消化系统处于“消极怠工”的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吃呢?

少吃重口味食物

Yes!

胃肠功能减弱,更要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物,比如油炸、刺激、烧烤、高盐等等,要尽量选择清淡烹饪的菜肴食物。

多吃高蛋白食物

Yes!

超过30℃的情况下,我们身体的基础代谢率有所提高,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尤其要保障足量摄入。

鱼、肉、蛋、奶、豆,都是我们熟悉的高蛋白食物,五大类每天数一数,要吃够数噢。

清凉的酸奶,是夏季很不错的高蛋白选择。

多吃新鲜果蔬

Yes!

高温下大量地排汗,很多矿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会随着汗液流失,同时高温下机体代谢旺盛,对于这些营养素的消耗量也加大。

及时通过蔬菜和水果补充,是非常好的选择。

每天要保证g的蔬菜和g的水果。水果香甜确实容易摄入过量,尽量不要一次性吃太多,适当控制总量即可。

再次提醒:中暑可不是个小事儿!

中暑的发生并不会挑人,就算平时身体很好,也会出现中暑,千万得要认真当回事儿。

此外,中暑的进程很快,有时在短短的2-4小时内就会发生,如未及时发现,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脏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享受夏季的同时,要有科学的防暑意识,就能避免太阳过度热情所带来的伤害啦!

参考文献:

[1]宋青,毛汉丁,刘树元.中暑的定义与分级诊断[J].解放军医学杂志,,44(07):-.

[2]谷少华,李晓海,边国林,贺天锋,易波,陆蓓蓓,王爱红.宁波市-年中暑报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8(04):-.

[3]罗序睿.重症中暑患者预后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探[D].南昌大学,.

[4]苏磊.重症中暑防治回顾与启示[J].解放军医学杂志,,36(09):-.

[5]党冰,刘博,尹岭,周忠玉,李蓓,滕怀金,黎檀实,王志强,王敏珍,王式功,尚可政.北京市海淀区中暑病例分布特征及气象判据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31(02):-.

[6]董晨,许慧慧,金奇昂,毛智盛,顾青,孙晓冬.—年上海市居民中暑死亡病例特征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9(12):-.

---更多补充知识---

离开前记得点「在看」哟

田雪

你们的打赏,都被我拿去买咖啡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jj/5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