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www.shcymc.com/2020/hongguanjingji_1110/24771.html
正规教育、合理用药、科学饮食、有效运动、加强监测、心理健康是糖尿病健康管理新“7”点。
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中的“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监测”是保障,“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五驾马车是基础,“预防并发症”是终极目标。
一、科学饮食:多样化选择,保证膳食平衡:
1、油(25g-30g)、盐(6g);奶及奶制品(g)、大豆及坚果(30g-50g);畜禽肉类(50-75g)、鱼虾类(50-g)、蛋类(25g-50g);蔬菜(-g)、水果类(-g);谷、薯及杂豆类(-g,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情况而定)。
2、每日饮食“3步曲”:
确定每日饮食总热量;计算每日所需食物交换份;合理分配一日三餐。
第1步:确定每日饮食总热量
1.计算您的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
2.根据实际体重估算您的体型
正常:理想体重±10%之间
肥胖:大于理想体重20%以上
消瘦:小于理想体重20%以上
3.根据体型和劳动强度算出日每公斤理想体重所需热量
每日所需要的总热量=理想体重×每公斤体重需要的热量
第2步:计算每日所需的食物交换份
将食物分成四大类(八小类),每份食物的热量为90千卡:谷薯类—谷薯类;菜果类—蔬菜类、水果类;肉蛋类—大豆类、奶类、肉蛋类;油脂类—坚果类、油脂类,同类食物之间可选择互换,非同类食物之间不得互换。
第3步:合理分配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最常见的分配方案是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午、晚各占1/3的热量
3、烹调方法很重要:
推荐的烹调方法,炖、清蒸、烩、凉拌、煮、汆、煲,其优点为营养成分损失少,不增加脂肪,容易消化吸收,清淡爽口。不推荐的烹调方法,炸、煎、红烧,其缺点为对蛋白质、维生素破坏多,肉中脂肪过度氧化,产生致癌物,增加脂肪和热量。
4、糖友吃水果的时机和时间有讲究:
时机:血糖控制较理想,病情稳定;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
时间:两次正餐之间(如上午10点,下午3点),作为加餐食用;忌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
5、限制饮酒:
饮酒会让血糖难以控制,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如要饮酒,女性一天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每周不超过2次。饮酒后应扣除相应能量的主食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二、有效运动
(一)、糖友运动的三大纪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专业人员与病友一起确定运动目标。糖耐量减低者、无显著高血糖和并发症的2型糖友可运动。有微量白蛋白尿、无眼底出血的单纯性视网膜病、无明显自律神经障碍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等轻度合并症的病友,在饮食指导和药物控制血糖后,再进行运动疗法;无酮症酸中毒的1型糖友,在调整好饮食和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在良好的水平。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增殖性视网膜病、肾病(Cr>1.mmol/L)、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合并急性感染是暂时不能运动的。
(二)、糖友运动的八项注意:
1、糖友运动方式应基于每个人的健康程度和平时的运动习惯,其中最有效的有氧运动是运用大肌肉群完成持续或间歇的运动,主要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跳绳、游泳、爬楼梯等。
2、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
每周运动频率:每周3~5次
运动持续时间:20~60分钟,但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为避免急性损伤,应该在数周到一个月的周期运动后逐渐增加运动频率、时间和强度。
即使是每周仅2小时的步行,也能使糖友的全因死亡率下降39%,心血管事件诱发的死亡率下降34%
3、运动强度:
简易计算法:运动时保持脉率(次/分钟)=-年龄
自身感觉:微微气喘但还能与同伴正常交谈
4、运动时机:
推荐的运动时机:中国糖友多为餐后血糖高,运动宜在餐后1~3小时内。
不适当的运动时机:不要空腹运动、不要在正午阳光暴晒时运动、不要在寒冷的早晨运动、不要在早晨浓雾还未散去时运动、不要在注射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运动。
5、运动前评估:
做心肺功能检查,如血压、心率、肺活量、心脏功能等
做糖尿病方面的检查
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制订运动方式
运动前场地服装选择好:
选择环境好且安全的运动场地,选择宽松吸汗的棉线衣服,穿大小适中的鞋子和松口的棉线袜,天气不好时选择室内运动。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运动前将胰岛素注射在腹部,避免肢体活动使胰岛素吸收加快、作用加强,易发生低血糖;如果运动量较大,可适当减少运动前的胰岛素(尤其是短效胰岛素)的剂量,也可在运动前及运动中间适当加餐;胰岛素泵使用者不宜做剧烈、较大幅度的运动,以免泵管脱出,较好的运动方式为散步和做四肢关节的轻柔动作。
温馨提示:使用胰岛素的病友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运动!
6、运动中注意身体感受
注意心率变化及感觉,以掌握运动强度;随身携带急救卡及糖块、饼干等,为防止发生意外及低血糖反应时及时处理;需热身5~10分钟;天气炎热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能一次性过多饮水;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
运动中不适情况的处理:
如出现低血糖现象可立即服用随身携带的糖果;若出现乏力、胸闷、憋气及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夏季运动避免中暑,一旦出现中暑症状,立即到阴凉通风处坐下,喝些凉盐开水,切忌饮用汽水、果汁等甜饮料,尽量呼吸新鲜空气。以上情况如不缓解请及时就医。
7、运动后的注意点:
不忘整理运动,运动即将结束时,应做5~10分钟的恢复整理运动,并逐渐使心率降至运动前水平,不要突然停止运动;不要立即洗凉水澡,可休息一段时间后(心率降至运动前水平)再洗澡,最好洗温水澡,及时补充水分;及时擦汗,避免着凉不要立即进空调房,立即更换汗湿的衣服。
运动后,监测一次血糖,掌握运动强度和血糖变化的规律,如出现低血糖,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检查双脚,有无红肿、青紫、水疱、血疱、感染等;注意运动后的感觉,若出现持续性疲劳、运动当日失眠、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等不适,则表示运动量过大,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运动结束后饭量也需适当加大,如郊游、爬山等。
8、其他注意事项:
运动可引起食欲增加,应合理安排进食及运动时间;结伴出行,告知同伴低血糖的处理措施;注意饮水,如无法随身带水,可在运动前喝一杯水,运动后再喝一杯;告知家人运动地点;随身携带病情卡和糖果;切记不要赤脚走路。
三、加强监测
1、医院检测的项目
每次随访(包括每季度和每年)均要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身高及腰围空;血压;尿常规。
每季度(包括每年)需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足背动脉搏动,神经病变相关检查。
每年度需要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血尿素氮;肝功能;心电图;视力及眼底;甲状腺激素水平
2、糖友在家的监测项目
自我血糖监测、血压测量、足部检查和护理、体重和腰围的测量
四、合理用药
用药原则:随β细胞功能减退需调整治疗方案,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口服降糖药物(单用或联合应用);启动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多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基础+餐时胰岛素等方式。
胰岛素治疗注意事项:
2~8°C保存,切勿冷冻;预混胰岛素注射前需要充分摇;根据不同胰岛素的起效时间按时进餐;注意注射部位轮转;针头不能重复使用;需加强血糖监测
选用获益超出风险更多的药物为原则,复合终点为:糖化血红蛋白7%无体重增加、无低血糖风险(轻度和重度)
定期复诊: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糖友应定期复诊;定期复诊能帮助您更好地调整用药剂量,以便血糖达标;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
五、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
获得健康知识,正确认识疾病与治疗,转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糖尿病的能力,包括学会科学的饮食与运动、正确地监测血糖、规范地注射胰岛素等;有利于科学认识并治疗糖尿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糖尿病治疗和并发症预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1、假药宣传的常用伎俩
宣称能根治糖尿病;“治糖”不用限制饮食;适合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不打胰岛素,可以停用降糖药;能使胰岛功能再造;能改变染色体、改变基因;只在网站上销售,只邮寄;上门推销,电话推销,多买优惠;磁铁、电脉冲或假借“新发现的粒子”,就谎称高科技产品;自制药、祖传秘方、御药,却无正规的批准文号;用个别案例报道宣传疗效,无大规模科学试验。
2、打假招数要牢记
看药物有无批准文号;看生产厂家;看药品包装;看药品说明书;看药品外观。
最重要:到正规药店、医院购药
3、虚假“医院”宣传的常用伎俩
常在街头张贴或发放小广告;医院门口主动和患者搭讪,号称某“医院”可治愈糖尿病;非正规媒体刊登“根治糖尿病”治疗中心信息。
六、心理健康
1、抑郁、自责没必要
误区:
“一辈子都要吃药、打针,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不能为家庭分担,还要让家人操心,我真是没用呀!”
——吃药、打针能够有效帮助您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学会和糖尿病一起生活其实没那么难,就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习惯就好了。
2、如何成就心理健康?
客观地了解病情;学习糖尿病知识;多参加户外活动;重视亲人的帮助;寻求病友的鼓励。
七、预防并发症
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累及全身:
中风:心血管死亡和中风增加2~4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工作年龄成人致盲的第一位原因
心血管疾病:全球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早发死亡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足病:占非创伤性截肢患者的1/3
2、血糖控制很重要,达标数值要记牢
要想并发症少,血糖控制要达标: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
陈莉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医院院长,兼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天津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全民健康素养巡讲专家,天津市健康教育专家,天津市最受欢迎健康素养巡讲师。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