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天,过了梅雨季,又到了火炉季。滚滚热浪,有点“地做蒸笼天为锅盖”的意思。最近中暑的急诊患者越来越多。
随便一个人顶着太阳转一圈,都可能会中暑,甭管身子骨结不结实,话说严重中暑导致多脏衰的精壮小伙也并不罕见。
这几天我就碰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病人。一个年轻姑娘,坐在轮椅上被人簇拥着推了进来。
还没等我问话,这个姑娘先开口说了:“医生,我中暑了”。我一听,这声音虽然有点林黛玉的感觉,但还算中气十足。抬眼一瞧,面色正常,脸不红、汗没流。对于看病自带诊断的患者,我表面虽然波澜不惊,但内心经常是以下表情,这也提示我内心还需要加强修炼。
面对姑娘这句话,我带着疑问:“那你今天在室外活动了吗”?姑娘回答说:没有,一直在室内,温度5度左右吧,就是感觉有点热。
我怔了一下,直接说道:“没有室外活动,没有高温环境,你怎么可能中暑呢”?姑娘却执念很重,强调说:“就是中暑,几乎每年夏天都会中暑,症状差不多”。姑娘旁边的同事一脚助攻,说:“办公室里边空气不流通哎,现在她缓过来了”。
“那你主要怎么不舒服?”
这个姑娘也怔了一下,想了下说:“主要就是没有力气、感觉胸闷、全身发麻”。
“发病时你在干什么?”
“当时就是在上班,没干什么特殊事情”。
“那有没有头晕、头痛、口渴、出汗?”
“没有”。
我心里感觉有点不对,这算哪门子中暑?难道出现了一种新型中暑?这是要我发新英格兰、柳叶刀的节奏吗?
我照了照镜子,瞬间冷静下来。
“乏力、麻木、胸闷”,想着患者最主要的这几个症状表现,我突然想到一个可能,问道:你发作最严重的时候,全身麻木对不对?是不是双手抽抽儿打不开了,是不是?说完我还表演了一下,就像下边这张图。
这姑娘看见我双手精湛的演技后,甚为叹服,点头如捣蒜一般。“是啊是啊,就是这样的,过了好一会才好,但是还是感觉全是有点麻”。
我这时才算了然,在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后,并没有发现阳性的检查体征,确定的说:“姑娘,你这不是中暑,你这是过度换气综合征啊”。姑娘跟她同事显然没听过这个名词,表情都是这样的。
过度通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syndrome,HVS)是呼吸中枢调节异常,过度通气超过生理代谢所需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肢体麻木、头晕眼花,严重者可有晕厥、抽搐等症状。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跳加速、心悸、出汗,因为自己感觉不到呼吸而加快呼吸,导致体内二氧化碳不断被排出而浓度过低,引起继发性的呼吸性碱中毒等症状,也称呼吸性碱中毒综合征、呼吸神经综合征、高通气综合征。
过度通气综合征是多种症状夹杂在一起的综合征,典型表现是呼吸困难、肢体麻木,严重者双手拘挛呈鸡爪样,甚至晕厥。患者在症状发作严重时,患者会非常恐惧,这样恶性循环会疾速加剧病情进展。
这对此类患者,最重要的是查找患者发病的诱因。过度通气综合征可以由多种原因诱发,最常见的原因比如情绪激动、焦虑、急性腹痛、高热等,同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也可以诱发过度换气。急诊一般采用硬纸袋或面罩限制患者通气,使患者重复吸入面罩内二氧化碳,以纠正低碳酸血症,严重者可给予适当镇静处理。经过急诊处理,通常患者双手拘挛抽搐及麻木的症状很快就会消失。
当然,不管你会不会叠纸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硬纸袋,医院进行处理,因为有些诱因需要仔细检查才能发现。所以,并不是夏天所有的疾病都归于中暑,有些疾病,需要仔细鉴别。尤其中暑这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可能并没有特异性,需要仔细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
夏季高温,不管什么病,患者都喜欢跟中暑扯上点关系;冬季严寒,不管什么病,患者也喜欢跟着凉扯上点关系。看病不是想当然,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在预防保健方面,储备点科学素养还是十分重要的。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