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八月份,这些健康提醒请您收藏

热!烧!烤!

在这火炉般的天气里,

我们不是在撸串,

而是热成了烤串!

在这样的天气中,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家长除继续做好防蚊灭蚊、防范犬伤外,还应注意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登革热、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经蚊虫叮咬传播,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感染有乙脑病毒的猪可提供大量病毒给蚊子,再经蚊子叮咬传染给人。流行于夏秋季,7-9月为发病高峰期。

临床表现

高热(体温通常在39℃以上并持续不退)、剧烈头痛、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并可以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如何预防

1、防蚊、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是预防乙脑和控制该病流行的一项基本措施。灭蚊应贯彻“灭早、灭小、灭了”的原则,喷药灭蚊能起到有效作用,可灭成蚊、幼虫及虫卵。此外,应使用蚊帐、搽用防蚊剂及蚊香、灭蚊器等防蚊措施。

2、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措施。满8月龄及2周岁的孩子可以各接种一剂乙脑减毒活疫苗(免费),家长也可自行选择二类疫苗的乙脑灭活疫苗(自费)。

3、流行季节出现持续高热、头痛、抽搐等类似症状,应立即送医就诊,及早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

临床症状

典型临床症状为持续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痉咳终末出现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常伴有呕吐,易合并肺炎及脑病,其病程可长达2-3个月,故名“百日咳”。

如何预防

1、目前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基础免疫为儿童3、4、5月龄各接种一剂,加强免疫为18-24月龄内接种第四剂次。

2、避免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保持室内通风,衣物在阳光下曝晒,对患者痰液及口鼻分泌物则应进行消毒处理。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由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花脚蚊)叮咬致病。

传播途径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如何预防

1、尽量不要使用水缸等贮水容器,减少伊蚊的孳生场所。

2、家庭用贮水容器加盖,勤清洗换水,至少每3-5天清洗换水一次。

3、做好家居清洁和环境卫生,翻盆倒罐,定期清除家居环境积水,清除废弃的容器,倒置暂时或闲置的容器,或搬到室内存放,不能倒置的容器要用沙填平,旧轮胎不能放置在室外积水,以清除幼虫的孳生地。

4、要牢记预防登革热的“三句话”,预防登革热,人人有责,大家要一起动手,积极消灭登革热。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以微生物(尤其是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引起的感染为主。

如何预防

1、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

2、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3、煮熟的食物要尽快食用;

4、吃剩的食物要放入冰箱,食用前彻底加热。

此外

你还要注意这些!

其实,相较其他季节,与夏季高温相关的疾病“好防,易治”。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中暑与空调

补水与贪凉

很多人认为夏季新陈代谢加快,是一个锻炼减肥的好时机,是实现减肥大业的好季节。

虽然健身锻炼很重要,but夏季更应注意锻炼的程度以及环境~

01

避免室外高温时段的活动

高温使机体大量排出水分帮助散热,加重机体的缺水,增加中暑风险。

02

避免运动后立即吹空调或冲凉

强烈的温差会使原本充血的肌肉组织内血管迅速收缩,增加肌肉不稳定的风险,甚至诱发横纹肌溶解症。

03

避免过度锻炼

过度锻炼也可能诱发横纹肌溶解症。常规的急诊治疗并不复杂,但个别严重的病例可导致不可逆转的肾脏受损。

医疗提示

夏季中暑高发,轻中度仅表现为头晕,乏力,口渴。需将患者转移至清凉通风的环境适当补水。

若患者意识模糊、高热、抽搐等则提示重度中暑,应及时就诊。

运动后轻微的肌肉酸痛是乳酸堆积的正常现象,但若持续加剧,甚至出现尿液颜色不明原因加深的情况,可能提示横纹肌溶解,应及时急诊就医。

心血管

警惕胸闷胸痛

一般认为夏季温度较高,血管扩张,血压会有所降低。因此夏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低于冬季。但这并不意味着夏季就可以对此类疾病不加防范!

(1)夏季水分排出增加,如果没有积极补充水分,会导致血容量减少,加重心脏缺血。

(2)夏季人体的血管扩张,但不同部位扩张幅度不同。为了帮助汗液排出,体表的毛细血管大量扩张。

而人体的血液总量是一定的,如果体表毛细血管内的血量增多,则心脏的血供就会相对减少,人体血液发生重分布。

医疗提示

高温天气,应警惕胸闷、胸痛症状!

若胸闷症状在10-20分钟内无法自行缓解,或服用药物后无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急诊就医。

长期服用心血管药物的患者,

应勤测血压,注意血压波动。

如在维持原有药物方案的情况下,血压较平时波动明显,则应及时就医先急诊处理后由专科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胃肠道

合理饮食

夏季血液重分布,人体的消化系统相对缺血,消化机能也随之下降,适应能力较其它季节差。因此夏季疾病的另一大类就是与胃肠道相关的疾病。

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少油为主,避免因为辛辣饮食的高渗透压或高油脂造成胃肠道的吸收障碍,引起腹泻。

同时夏季的餐食每顿应该做到“量力而行”,尽量避免“隔顿”甚至“隔天”的饮食,这样的饮食容易滋生细菌,甚至会产生类似于“亚硝酸盐”的化学物质,引起肠道感染或食物中毒。

医疗提示

夏季不适当饮食主要引起腹泻,往往具有自限性,且腹泻后症状改善明显,无额外不适,不一定需要急诊处理。

但若腹泻次数增多,呈现持续的水样腹泻,伴发热、乏力、口渴、尿少等症状,则提示机体脱水,需及时急诊处理,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不当饮食也可导致化学中毒。若食用隔夜食物或大量腌制食物后出现口唇甚至皮肤青紫,可能提示亚硝酸盐中毒,即“肠源性紫绀”,则应迅速就诊。

多数情况下,夏季相关疾病可防可控,大多通过休息、调节环境温度、注意饮食卫生及补充水分电解质都可以自行缓解,不必“草木皆兵,小题大做”。

特别提醒:在一些症状无法缓解或出现小编说的一些典型症状时,则应及时急诊处理,否则后果严重。

来源: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健康促进与教育资源库,健康中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lizhongshu.com/zszz/7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